强监督 优服务 解难题
为建设沈阳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效
“检察方案”
为建设沈阳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效
“检察方案”

市检察院检察长张为到企业调研
沈阳市检察院始终将“打造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工作职责,确立“立足职能、立足需求、立足精细”整体思路,打出了一套护企安商的“组合拳”,坚持加强领导、重点攻关、持续发力,以更高水平的机制建设、更高质量的检察履职和更高效率的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400余次,覆盖企业6000余家,为企业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30余亿元,工作得到中政委、最高检和省市委肯定。

与民企商会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
聚焦主责主业“强监督”,破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堵点痛点。一是注重制度先行。出台《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制定《防止刑事手段介入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工作指引》《涉案企业合规考察工作指南》等7个配套文件,形成沈阳检察办好“一号重点建议”的“1+7”机制保障体系。二是坚持少捕慎诉。强化“谦抑、审慎、文明、规范”司法理念,对涉案企业家“依法可捕可不捕的不捕、依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今年全市两级院起诉涉民企案件数量下降26.9%,对民营企业家作出不捕决定的占案件总数的28.5%。三是攻关“急难愁盼”。聚焦侦查机关久侦不决的“挂案”开展专项监督,共清理180件;针对社会关注的虚假诉讼问题开展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亿元损失;建立涉企申诉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涉企民事行政案件平均压缩办理时限20%;依职权审批同意21家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让企业切身感受沈阳营商环境“法治良好”。

营商办同志到企业开展问需走访
主动延伸职能“优服务”,打通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密切联系倾听呼声。开展“百名检察官问需百家企业”活动,院领导带队“分工包片”走进南航北方分公司等144家企业,主动问需20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帮助解决50余项问题。在全市《2021沈阳法治营商环境民意调查问卷》首期调查中,市检察院以7个单项第一和最高好评率排名市直政法单位首位。二是升级平台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覆盖企业5700余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性法律服务。最高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毅琴评价服务站是“全国检察系统带有首创性质的营商法律服务平台”,市政府将其作为沈阳最佳营商实事之一向省推荐。三是拓展视野全面发力。统筹“对商”与“对民”两个角度,开展“检察履职+城市品质提升”活动,启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系列监督,推动解决加油站等特殊场所公共安全、残障人士设施保障、外卖骑手交通违法问题整治等一系列群众身边的“小事”,工作得到中政委《长安》杂志报道并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
融入发展大局“解难题”,为沈阳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效“检察方案”。一是精准防范风险。加强与公安、金融等部门协作,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机制,严惩涉众型金融犯罪。建立“检察建议+”工作模式,围绕办案中发现的山姆会员商店、顺丰速运等企业类案多发情况,制发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并得到企业高度重视和全部采纳。二是全力保障创新。为解决知识产权案件维权难、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成立全省首家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实知识产权案件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发布“市场主体涉知识产权风险1号检察提示”,筑起保护知识产权“防火墙”。三是加速数字赋能。升级全省首创的律师异地阅卷系统,足不出户完成预约查询,变“最多跑一次”为“一次不用跑”。加强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建设,聚焦“生态宜居”精准监控,梳理数据800余条、成案35件,省委书记张国清、市委书记张雷等领导在市院调研时对上述工作给予肯定。发挥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作用,为东软医疗、拓荆科技、富创精密等多家本土企业上市完成无犯罪记录查询。努力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