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
“保底院校!包过!保过!”
教育机构信誓旦旦的承诺,
充满诱惑力。
于是家长与培训机构
签订了高达7万元的“培训费”协议,
并保证不过便全额退还。
最终孩子没能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
“培训费”7万元究竟能不能退还?
近日,
湖南省汨罗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
2022年7月,参加完高考的熊小因文化课程成绩不理想,艺考专业成绩已通过的他遂与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培训协议书》,协议约定培训学费为70000元,协议承诺熊小通过培训后被某学院全日制本科(音乐学)专业录取,在军训后直接进入本科班,并且在11月份能够在学信网查询所在学籍为本科。协议另约定如未兑现上述规定,则公司全额退还培训费。
然而,熊小未被录取,该公司负责人于2022年10月通过微信向熊某返还20000元。
2022年11月,该公司与熊小家长签订了《退款声明书》,承诺将于当月之前将剩余50000元整退还给对方,但该公司一直未能退款。熊小及家长多次催讨未果,遂诉至法院。
汨罗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经向熊某核实,熊小并未在该公司进行培训,且熊小当时艺考专业成绩已通过,故该公司与熊某之子熊小签订《培训协议书》的真实目的系以特殊途径实现熊小录取到某学院全日制本科(音乐学)专业,因此《培训协议书》不能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培训合同。
学校录取应公开公平,双方签订《培训协议书》希望通过其他手段实现录取的行为与公开公平录取的原则不符,该合同保证录取的服务实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培训协议书》依法应认定为无效,该公司因此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判决被告某教育咨询公司向原告熊某退还50000元。
高考需要的是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作为家长,对于培训机构的过度及夸大宣传要理智谨慎,特别是各种类似承诺“包过”“稳上”的培训机构更要提高警惕。培训机构能够提供的仅仅是对考生自身考试能力的提升,而非通过某种承诺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如有入学问题需要得到帮助,建议考生和家长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网站,以免上当受骗。